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背景
本课题主要根据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这一工程背景对信道纠检错编码进行性能分析,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出现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它以电力线路为传输通道,具有通道可靠性高、投资少见效快、与电网建设同步等电力部门得天独厚的优点。在我国,四十年代已有日本生产的载波机在东北运行,做为长距离调度的通信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具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束手的问题就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问题。电力线通信是继电信、电话、无线通讯、卫星通讯之后的又一通信网.电力线载波通讯就是以电力网作为信道,实现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换.因为电源线路是每个家庭最为普通也是覆盖最为宽广的一种物理媒介,所以利用电力线实现数据通信有着很大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由于低压范围内电力线网络的非规则性、传输距离的随意性、以及电力线上负载变化的多样性,使得干扰问题成为制约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发展和普及的主要障碍[2].因此对于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中纠检错编码的研究显得由为重要.
正如文献[1]中所说,近年来,由于各种通信方式在白动抄表系统中的成功应用,特别是电力载波方式(无须另设通信电缆,尤其适合于现有居民电表的改造),使自动抄表系统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我国“三金工程”的发展,“个人银行帐户制”将开始实行,银行对电、水、煤气等费用的全面托收,一旦自动抄表系统进入银行计算机网络,则直接可以通过银行完成收费,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
电力系统对电力数据传输的主要要求是:(1)可靠性要高,如对电力远动设备,通常要求其误码率在以10-5下。(2)实时性要强,调度所要求电力系统的实时信息,特别是电力系统故障时,要求迅速地获取故障信息,以便及时处理故障。利用电力线进行数据传输,是电力系统特有的数据传输方式之一。由于电力线上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对电力线数据传输设备的要求就比较高。通常以牺牲传码率换取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提高。为了提高电力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可靠性,在一定信噪比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误码率指标要求,除了应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采用频域均衡或时域均衡等措施外,还可以通过采用信道编码,即差错控制编码将误码率进一步降低,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2]。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
纠错编码最初源于通信系统,在此首先引入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
采用某种方法,利用某种媒质将信息从甲地传到乙地的过程叫做通信,甲地发送信息者叫信源,乙地接收信息者叫信宿。若传送的是连续的电信号,则是模拟通信,如由电话、广播传送的声音信息,由电视、传真传送的文字、图象信息等,如传送的是数字信号,则叫数字通信,如电报、数据通信等。完成数字通信的有关部件构成数字通信系统,如图1-1所示。